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主持并出席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专题座谈会

作者: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处审核:新闻中心发布日期:2023-01-11

2023年1月1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联合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研部举办的“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发展素质教育”座谈会在线召开。座谈会由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主持。特邀嘉宾及与会代表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话语体系:使命与挑战”“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中国模式:理论与路径”三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理事代表、会员高校师生代表共计102人参加了座谈。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出席会议并作“加强高等学校哲学人文学科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主题发言。他指出高校要加强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培养有高尚思想情操、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教育现代化最终目的是培养现代化的人,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还要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这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意。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出席会议并作“素质教育要为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条件”主题发言。他指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理解并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教育理念,追求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才能既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又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大的发展空间,使素质教育体现生动活泼的多样化局面。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作“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主题发言。他指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要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提升构建中国特色素质教育话语体系的自信心,要从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和创新。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云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丁中涛向会议提交“筑牢中医药教育人文底色,构建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的书面发言;研究分会监事、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分享了对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考;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庞海芍作了题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中国模式”的主题发言。

研究分会学术委员相继发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作了题为“让素质教育有框架,有路径,有模式”的发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围绕“素质教育话语转换与创新问题”分享了观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曼丽谈了对“大学素质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阳作了题为“试论人文社科的素质教育功用”的发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侯定凯作了题为“素质教育研究的国际视角——基于英文学术期刊的观察”的发言,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结合“素质教育政策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转化”话题分享思考;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教授黄福涛分享了“构建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的挑战”。

座谈交流中,清华大学蔡文鹏分享了对“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的思考,《江苏高教》主编沈广斌谈了对“以高质量素质教育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的认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毕于民、山东工商学院校长杨同毅、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许欣、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志军、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李川勇、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胡燕、武昌理工学院校长助理颜海等理事代表,以及《高教发展与评估》主编金诚、《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常务副主编孙显军等教育学期刊主编在线参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多力量,就必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品质,才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够为社会生产各级各类部门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劳动者。重视素质教育,不仅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应对世界性教育挑战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发展已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愿携手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努力,进一步澄清其文化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基础,挖掘其新特征,总结其新模式,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素质教育话语体系,对外推广中国特色素质教育实践模式,让大学素质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