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俄语语言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顺利召开

作者:语言系审核:新闻中心发布日期:2025-11-16

11月14日至15日,“中国俄语语言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分会主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三校联合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19所教学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会议围绕“知识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本土化俄语课程建设与数字化俄语教学转型”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中国俄语教学与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时代俄语教学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11月14日上午的研讨会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语言系俄方主任列杰涅夫教授和中方主任周兴武共同主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伊万琴科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诚挚期待与会学者贡献真知灼见,共同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俄语教学注入新活力,为中俄文化深入交流开辟新路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宏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了当前人工智能对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响,并强调了在数智时代外语与人工智能共同协作的重要性。他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成为俄语学界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持续推动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波隆斯基通过视频方式代表俄罗斯科学院对本次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致以热烈祝贺。他高度评价中国学者在俄语语言文学海外研究中所作的贡献,指出语言、文学与文化是连接不同民族的桥梁,中国俄语教学与研究在中俄关系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期待与会专家充分交流,激发新的学术灵感。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张冰教授代表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衷心祝贺本次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她表示,三校联动的办会机制汇聚了俄语高校力量,体现了人文与艺术学科融合的时代趋势,有助于深化学术交流,开辟中俄文化互动的新前景。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赠书仪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向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赠送了一批俄语教学资源,用于支持学校俄语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俄语语言文学教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经验。

辽宁师范大学刘宏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俄罗斯文学课程改革》为题,剖析了高校俄罗斯文学课程的现状与挑战,提出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应坚持守正创新,增强课程的时代性与适应性。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布利希教授作题为《俄罗斯文学中的欧洲画家形象》的报告。她从跨学科视角出发,分析了俄罗斯文学中对欧洲画家形象的塑造与再现,揭示了文学与艺术在跨文化对话中的互动机制。

大连外国语大学梁小楠教授介绍了“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该模式通过课程整合与中外合作,构建了语言能力与区域研究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在赛事获奖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外语类专业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西南大学保尔德列娃教授以《中俄学术之桥:<俄语国家评论>》为题,分享了该期刊在促进中俄学术交流方面的作用。期刊聚焦政治合作与文明对话,构建了从战略协同到文化互鉴的研究体系,有力推动了中俄学术合作深入发展。

西安外国语大学徐莉教授在《铸魂,叙事,评鉴:俄语一流课程建设创新路径》报告中阐述了“铸魂、叙事、评鉴”三位一体的俄语课程改革路径。该模式通过主题教学重塑内容、故事化教学优化过程、双向评价检验效果,为俄语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创新实践案例。

11月14日下午至15日上午的分论坛共有俄罗斯文学、对外俄语、对外俄语教学法、作为跨文化交际通用语言的艺术四大板块,与会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俄罗斯文学”分论坛由黑龙江大学荣洁教授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科罗温教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丘特切夫、尼基京、巴尔蒙特、伊万诺夫、涅克拉索夫、什梅廖夫、沙拉莫夫等作家的作品解读与教学实践进行了多维度探讨。

“对外俄语”分论坛由中山大学闫凯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梁洪琦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龚天艺副教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沃洛什娜副教授、普坚措娃副教授主持。来自西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的学者聚焦语言本体研究,涵盖术语词典编撰、性别语言现象、积极词汇教学、句法成分呈现、语料库技术等多个前沿议题,体现出俄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系统性与跨文化维度。

“对外俄语教学法”分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汪隽副教授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费佳耶娃副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广州大学、广州外国语学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学者聚焦教学法与课堂实践,涵盖屏幕文本使用、专业语言训练、游戏化教学、动词体教学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俄语教学在数字化、跨学科与合作式教学模式中的创新探索。

“作为跨文化交际通用语言的艺术”分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李洋老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娜杰什金娜主任与布利希教授共同主持。来自莫斯科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莫斯科教育质量中心、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学者从油画、舞蹈、文学插画、戏剧、家具等多重视角,探讨了艺术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媒介功能以及艺术与文学的深度融合。

本次国际研讨会通过主旨报告与分论坛的深入交流,系统展示了中国俄语教学在文学研究、语言教学、实践教学法与艺术跨文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会议不仅为中外俄语学者搭建了高层次对话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中俄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的深化,为2026-2027年“中俄教育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