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李和章校长开讲“思政第一课”:以拼搏奋斗之青春,担民族复兴之使命

作者:学校办公室(董事会秘书处)、学生工作部审核:新闻中心发布日期:2025-04-01

3月30日下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暨专题党课在礼堂开讲。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和章教授以《以拼搏奋斗之青春担民族复兴之使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使命与青年担当》为主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剖析大学使命与青年担当。全体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及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计400余人现场听讲。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谢欢欣主持活动。

李和章以“青年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青年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在时代的浪潮中,青年的作为与担当?”三个问题导入,从大学和青年所处的时代坐标、大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青年的担当作为三大维度层层递进、深入阐释,教育引导同学们要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国家战略和学校定位深度结合,强调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意义,希望深北莫青年生逢其时当不负其时,要勇担使命、把握机遇,努力成长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中国式现代化——大学和青年所面对的时代坐标

李和章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与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的非选择性特征,又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主体性选择特征。他分别从性质、实践和文明形态三个层面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强调“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根植于中华文明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现代化文明形态。这是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建设教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李和章分析了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并指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角色。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加速重构,国际竞争已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人才的争夺。面对国家发展的“时与势”,高等教育的“机与遇”,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在全球科技革命中勇立潮头。

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教育对外开放的时代机遇,李和章表示,作为国内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学,学校迎来了发展新契机,应当彰显创新魄力、展现战略定力。回顾8年办学历程,学校办学规模和影响力大幅扩大,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凸显,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中俄联合科研成果丰硕,中俄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国内外合作不断拓展。展望未来发展新蓝图,深北莫的每一位师生都是这一伟大征程中的先锋力量。

青年担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动力之源

李和章深入阐述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推动作用。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动力之源。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青年在这些新兴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和适应力。他勉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彰显青春担当、贡献青春智慧。

当下,中俄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迎来新一轮窗口期,深北莫应凝聚发展合力,发挥办学三方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构建中俄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范式,为中俄合作大学提供深北莫方案。他从“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全球视野和历史视角”“跨文化沟通和国际化运作能力”“区域国别知识”“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等五个维度剖析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科学内涵,并寄语同学们要对标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标准,精进专业学习,提升知识技能,成为懂专业、会三语的国际化稀有人才,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本次“思政第一课”在加深同学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的同时,更是引导同学们充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赋予青年的使命。面向未来,同学们必将在参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学校在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也将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贡献深北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