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莫大“院士大讲堂”正式开讲!听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巴图林讲中俄航天合作

作者:学生记者团审核:陈简文发布日期:2021-10-27

10月27日,2021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莫大“院士大讲堂”开讲仪式暨首场讲座在学校礼堂举行。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望喜、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党委书记、副校长朱迪俭,第一副校长谢·米·沙赫赖和学校师生出席开讲仪式。

俄罗斯政治家、科学家、宇航员,俄罗斯联邦英雄、法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尤里•巴图林作题为“国际太空合作中的中国和俄罗斯”的首场讲座。

李和章校长致辞表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作为中俄两国政府战略合作的第一所大学,深北莫对于密切两国的人文交流,提升两国的教育合作水平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使命。过去五年,深北莫人始终以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承载着国家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致力于开展精英教育以及高水平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为中国战略合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莫大“院士大讲堂”是学校在过去五年与莫大合作成果基础上的一次全新实践,更是学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又一切实举措。莫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学风,以深厚的师资力量、健全的科学仪器设备、浓厚的学术氛围而闻名世界。共诞生过11位诺贝尔奖得主,莫大的院士们毫无疑问是整个俄罗斯的科学标杆,代表着俄罗斯最顶级的学术水平,有了莫大院士们的加盟,他由衷地相信“院士大讲堂”一定能丰富深北莫和莫大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一定能提升深北莫的科学教育和国际化办学水平,一定能加快深北莫的学科建设。

同时,他也殷切地希望“院士大讲堂”能为深北莫的莘莘学子们提供一个遨游知识的海洋、探索学术奥秘的全新天地,让同学们真正的走进学术,领悟学术精神,成为懂学术、讲学术、爱学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中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的主基调和“相互坚定支持”的核心价值。

沙赫赖第一副校长也对此次“院士大讲堂”给予肯定和重视,并在开讲仪式上致辞。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中俄航天合作”。尤里•巴图林院士曾多次到访中国,也在很多学校开过讲座,他表示,中国学生的眼神里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在讲座结束后会提出很多问题,学生对科学的执著,是中国航空突破的重要条件。

在讲座过程中,尤里•巴图林院士对同学们提出的部分代表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在回答范伶娜同学提出的“中俄太空合作的扩大与深化,伴随着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状况,其中太空地缘政治会有怎样的变化?”的问题时,尤里•巴图林院士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地缘政治问题和天缘政治问题。在地缘政治上,中俄太空合作毫无疑问将影响地球的规模和范围。但天缘政治才刚刚开始,如果中俄两个能在这个阶段强强联手,将对未来整个天缘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尤里•巴图林院士介绍了苏联和俄罗斯的宇宙飞船的进化史和俄罗斯空间站的发展情况。其中,他着重向师生们介绍了联盟号,当时的工程师仅用圆规和尺子就设计出如此完美的飞船,直到如今它的外观依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如今联盟号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尤里•巴图林院士十分认可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并将联盟号与中国的航天飞船进行了对比分析。

此外,尤里•巴图林院士还讲述了他与中国宇航员一起在俄罗斯训练的故事,通过多张照片介绍他与中国航天员的渊源,并透露了他和杨利伟是好友。尤里•巴图林院士对空间站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肯定了中国空间站模型的构建。

面对朱璠瑜和孟令乾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中俄航天员如何在太空进行交流?中俄两国航天员能否进入对方的空间站?中俄会共建空间站吗?”尤里•巴图林院士表示,中国空间站的原型是联盟号,他认为中国空间站和俄罗斯空间站的对接口十分相似,所以两国空间站的对接可能性很大,试验后就可得知能否成功。“目前,中俄双方还未商榷好共建的空间站的最终轨道,我希望中俄空间站在未来可以实现对接。” 尤里•巴图林院士说,他还向师生们介绍了宇航员在空间站内的生活及出舱工作的流程以及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过程。

在回答李倚仰、徐雅祺、汤睿、姜易均等同学提出的问题:“中俄月球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时间节点、战略意义是什么?”尤里•巴图林院士表示,在中俄签署共建月球空间站后,媒体和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中俄双方的航天局对此均做出了相应解释。他认为,中俄航天局目前的目标还不是月球科研载人项目,而是协调在月球表面或轨道上的自动设备开展联合实验,但实现这个目标目前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尤里•巴图林院士对航天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了相关书籍,并分享了他与另一位院士共同主导编撰《21世纪航天》的故事。尤里•巴图林院士还在现场向同学们展示了他在太空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既有西藏、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省山丘沟壑的自然风光,还拍摄了月球表面的人类脚印。

俄罗斯宇航员返回地球后有一个传统,用粉笔在返回舱上写“Спасибо за внимание !”尤里•巴图林院士用这句话结束了讲座。